在最大的历史数据库——《资治通鉴》中寻找普通人人生价值跃迁的密码!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而一个人要实现跃迁,要不理解并利用了规律,要不理解并利用了规则,要不理解并利用了人情!此三者,可以称为连接外王的天(规律)地(规则)人(人情)!《资治通鉴》纵横千余年沧海桑田,其中的规律、规则、人情无不得到了充分的演绎!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资治通鉴的第178卷。
卷第一百七十八隋纪二 开皇十二年(592)至开皇十九年(599),共8年
今天分享的一个故事的话呢,在我看来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历史故事。在封建的古代,我们你们的人身安全可能得不到保证,但是在现代的话呢,其实谈不上人身安全,但是其他的一些方面我觉得也一样,是要遵循一个礼!这个礼的话呢是礼貌的礼,因为我们在很多时候讲的是一个理由的理。因为有一句话叫有理走遍天下,但是我感觉这个理应该改成礼貌的礼!
因为不管是封建时代的权力的绝对压制,还是现代的一个我们遵循的一个自然规律而言,其实我们应该更多的是礼多人不怪。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资治通鉴的原文描述,以及柏杨版的白话文翻译。
十二月,乙酉,以内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素性疏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也。自余朝贵,多被陵轹。其才艺风调优于颎,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识度,不如颎远矣。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坐免官,怨望愈甚。久之,上下弼狱,谓之曰:“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汝每昌言曰:‘此二人惟堪啗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颎,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曰:“臣下守法不移,公可自求活理。”弼曰:“臣恃至尊威灵,将八千兵度江,擒陈叔宝,窃以此望活。”上曰:“此已格外重赏,何用追论。”弼曰:“臣已蒙格外重赏,今还格外望活。”既而上低回者数日,惜其功,特令除名。岁余,复其爵位,上亦忌之,不复任使,然每宴赐,遇之甚厚。
十二月十四日,任命最高立法长(内史令)杨素当国务院右执行长(尚书右仆射),跟左执行长(尚书左仆射)高颎共同管理政府。杨素性情疏阔,口才流畅,是非对错,全凭自己主观判断,在政府所有官员中,最推崇高颎及祭祀部长(太常)牛弘,也很厚待文官部考选司长(吏部侍郎)薛道衡,但对苏威却看不上眼。至于其他当权官员,差不多都受过杨素的欺凌侮辱。杨素的才干能力以及格调,要比高颎为高。但是,诚心对人,顾全大体,处处为帝国着想,待人处事心平气和,以及宰相的风范度量,则远不如高颎。
右领军(十二禁军第八军)大将军(正三品)贺若弼,自认为他的功劳和名望超过同僚,常常以宰相自居。不久,杨素被擢升国务院右执行长(右仆射·从二品),而贺若弼仍然在老位置当将军,心中愤愤不平,言谈之间,完全流露。因此,被免除官职,但怨恨愤怒,越发厉害。到了最后,杨坚索性逮捕贺若弼,囚禁监牢。杨坚盘问他说:“我命杨素、高颎当宰相,你常常在大庭广众中抨击:‘这两个人只配吃饭!’什么意思?”贺若弼说:“高颎,是我的老友。杨素,是我舅父的儿子。我对他们清楚得很,才敢说这话。”三公部长级高官遂弹劾贺若弼乱发牢骚(怨望),罪应处死。杨坚对贺若弼说:“臣属根据法律所作的判决,连君王也不可以推翻,你应找出可以活命的理由。”贺若弼说:“我仰仗陛下的神威,率八千军队,横渡长江,生擒陈叔宝(参考五八九年正月),希望这个理由使我活命。”杨坚说:“这份功劳,已有额外重赏,怎么能炒冷饭?”贺若弼说:“我过去受额外重赏,现在仍盼望受额外活命。”杨坚思考了几天,珍惜他的功劳,特别下令免死,仅只剥夺公权,在官籍中删除名字。一年多后,杨坚又恢复他的爵位。但杨坚对他仍十分猜忌,不再任命他担任实官。然而,每次宴客赏赐时,对贺若弼仍很优厚。
现在故事看完了,所以的话呢,也回到了我最开始说的我们不能讲“理”,只能讲“礼”!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臣子,只有四个字的规矩:逆来顺受。不能讲“理”,只能讲“礼”,因为“理”只是你的“理”,别人有别人的“理”,而“礼”是明确的,就是谁该听谁的话,就是让你逆来顺受。你服不服,都没有意义,因为你没有任何权力。心怀怨望,依法就是死刑,还有什么不服呢?你只能放下一切,毫不动心,随遇而安。贺若弼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就要闹,“臣子”要跟“君父”闹,就像小孩子使性子,怎么处理全看皇帝心情,都是自取其辱。那时代本无个人尊严,不服你就隐居出世,要功名利禄就只能规规矩矩,不能两头都要。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不死就行,要死就死。这就是“礼”。不要自己找死,也不要求生欲太强,搞出些多余的动作。君子修身以俟命,我们能管的,只有自己,身外的一切,都悦纳命运的安排。
同时的话呢,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礼看作是一个规律,我们应该去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不是去对抗规律,因为我们实事求是的去应用规律的时候,我们做的事情成功的概率将会更高!
那么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我一起来共同的阅读资治通鉴,以及在阅读文本文章中你有任何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