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信息》2022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决策与信息》2022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技术教程gslnedu2025-02-01 13:47:569A+A-

复兴之路 思想领航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5 哲学价值论视野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解析 李斌雄 张新燕

14 论新时代创新自信的生成逻辑与践行路径 刘钒 于子淳 邓豪

“马院”院长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专题笔谈

21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杨金洲 冯占元

24 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曹胜亮

27 以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梁伟军 王树梅

30 人民至上的民生依托 熊友华 沈钰晶

32 论新时代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唐忠义

理论前沿

35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特色辨析 林小娇

44 论党政联合发文的党内法规的属性及其效力 奉卓 禹竹蕊

民生安全与保障

53 地方政府评价与育龄群体二孩生育决策——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平 肖真妮 王伟舟

68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与贫困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 董明媛 覃田

79 就业质量、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获得感 江维国 李湘容 黄雯敏

文化智库

90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打造荆楚文化大品牌的思路与建议 钟晟 欧阳婷

全部文章摘要


哲学价值论视野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解析

李斌雄 张新燕

摘要

从哲学价值论的视野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念体系的具体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要素结构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念体系的要素结构具有一致性,主要包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价值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取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价值原则,以及英勇斗争、艰苦奋斗的价值规范,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补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机理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的深刻理论依据,受到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深刻涵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引。在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键是弘扬其所蕴涵的价值观念体系,要做到提升理论认知以增强理论定力,传承红色资源以坚定历史自信,汲取时代养分以在实践中焕发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价值观念体系的活力。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价值观念;革命文化;哲学价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新时代创新自信的生成逻辑与践行路径

刘钒 于子淳 邓豪

摘要

新时代坚定创新自信对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自信根植于悠久灿烂的中华科技文明,立足于党领导科技事业的伟大实践,来源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伟大成就,孕育于历久弥新的伟大科学精神,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相融相通,具有清晰的生成逻辑。践行创新自信要在理论自信中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指导,在道路自信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制度自信中完善中国特色科技治理体系,在文化自信中培育中国特色创新文化。

关键词

创新自信;科技创新;“四个自信”;科技强国;科学家精神;中华科技文明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笔谈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杨金洲、冯占元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更是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现代化。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虽然有其进步意义,但本质上是一种以资本主宰劳动、资本家剥削工人、社会全面冲突对抗为特征的文明,已显示出日益衰落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中国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共同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泾渭分明。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立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曹胜亮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的最新成果,它不但使古老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机,还是人类发展史、人类现代化史上的伟大探索,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丰度与广度。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是渐进性与赶超性相结合的现代化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具备追求现代化的政治前提与国家基础,到推动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它的历史逻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接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要求,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需求,它的理论逻辑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思想根基。经历了几十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已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固有模式,对所谓“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论”是极为有力的冲击与反驳,它的实践逻辑点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现实依托。


以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梁伟军、王树梅认为,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体布局中具有首要战略地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在过去五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体制机制保障,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构建,以乡村振兴补齐发展短板,以促进区域协调适应内在要求,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持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人民至上的民生依托

熊友华、沈钰晶认为,“人民至上”既是把人民至上作为一种理想加以追求(价值旨归),把人民至上作为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加以解决(价值理念),也是把人民至上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基本原则加以法制化(价值原则)。同时,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基本价值,也是衡量我们党执政成效的实际标准。人民至上体现于民生关切,必须关注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现实利益问题;人民至上底线于民生保障,需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人民至上实现于民生改善,需要夯实改善民生的经济基础。真正将人民至上落到实处,就要切实筑牢人民至上的民生基础。要正确看待和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对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这一问题作出科学回答,使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同时,还要从国家层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民生保障制度,并将刚性制度与人本关怀有机结合,建设制度保障下的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安居中国。


论新时代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唐忠义认为,基本路线是一个政党为之奋斗的方向与所选择道路的总和,也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最基本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各项原则和内在要求,真正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兴国之要有机统一起来、将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机统一起来、将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与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夺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的伟大胜利。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特色辨析

林小娇

摘要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两个重要阶段。中国学派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最新的理论成果,以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道义现实主义”“上海共生学派”三种理论流派为主要代表。如何凸显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是现阶段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运用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方向。从本体论维度出发,中国学派都是在“和合”的非对立概念中对世界、本国与他国的关系等进行思考。从认识论维度出发,中国学派主要是从中国经验中汲取理论资源,用中国实践论证理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知识构建实践出发,中国学派呈现出“先认同后构建”的构建特色,理论内容多聚焦于现实实用,且不同流派之间的理论相融性较高,并呈现出内涵式发展趋势。也正是基于这些成果,在理论层面,中国学派打破了西方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垄断,发出了中国声音,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新的理论视角。在实践层面,中国学派也为中国对外关系实践提供了理论说明和理论指导,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理解,为国际关系现状的改良提供了中国方案。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本体论;认识论;上海共生学派;对外关系;中国外交


论党政联合发文的党内法规的属性及其效力

奉卓 禹竹蕊

摘要

联合发文党内法规是承载中国独有的党政体系与党政关系的有形载体,是全面贯彻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是推动党政机构改革后的必然产物。围绕联合发文党内法规所进行的相关讨论,应从方法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展开,从“形式识别—属性判定—具体适用”依次分层探析,层层递进。基于方法论,从形式上判别联合发文党内法规应采取二阶识别法;基于认识论,联合发文党内法规兼具“党规”与“国法”双重属性,且二属性有一定的位阶顺序;基于实践论,联合发文党内法规具有党内适用与党外适用两种不同的具体适用路径。对于党内适用,联合发文党内法规属于党内法规的“真子集”,其制定、实施等环节均需与其他党内法规衔接,并与其他党内法规一样须严格遵循效力位阶原则。对于党外适用,联合发文党内法规制定主体的复合性,天然地决定了其在党外适用必须要厘清其行政适用的基本逻辑,注重党规与国法的协调。

关键词

党政联合发文;党内法规;属性论争;依规治党;依法治国;法律效力位阶


地方政府评价与育龄群体二孩生育决策

——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平 肖真妮 王伟舟

摘要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通过聚焦育龄群体对“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期生育行为,利用2014、2016、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混合截面双重差分(DID)和倾向得分匹配(PSM)相结合的方法,估计了对地方政府的评价如何影响育龄群体对“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期生育反应。实证结果发现育龄群体会对未来生育政策做出预期反应,育龄群体对政府的信任是一种策略性信任,对地方政府评价越高越会对未来生育政策做出积极反应从而进行预期生育行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18至29岁和东中部地区育龄群体的预期行为受到对地方政府评价的影响更甚。政府如果希望未来政策更快更好达到效果,就不能忽视政策颁布前与群众就政策相关信息进行沟通、宣传与预期引导,且应该重视长期政策信誉建设。

关键词

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全面二孩政策;公众预期;人口政策;政府信誉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与贫困研究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

董明媛 覃田

摘要

基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2004年到2022年中国知网中“CSSCI”(含扩展版)和“核心期刊”数据库中筛选出的关于老年人健康和贫困的129篇中文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绘制出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结果显示:目前老年人健康和贫困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大部分学者和机构相对独立,需要加强共线网络;老年人健康和贫困研究主要围绕“老年人”“多维贫困”和“老年贫困”等热词展开,并由此辨识出各个阶段老年人健康和贫困的研究热点;根据关键词分类,从研究方法、研究变量选取、研究对象和研究样本地区等方面阐述我国老年人健康和贫困的研究状况。老年人健康和贫困研究需要在当前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充实理论研究、完善方法体系,为我国未来老年人健康和贫困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健康扶贫;可视化计量;老年人;健康贫困


就业质量、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获得感

江维国 李湘容 黄雯敏

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城市社会体系中的弱势群体,经济、政治、文化获得感亟待提高。借鉴人口迁移等理论和农民工获得感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农民工获得感假设模型。基于广州、长沙、贵阳三地428份样本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实证分析农民工获得感及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后表明:5分制自我评价下,农民工的获得感均值为3.24分,提升空间很大;“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和“城市融入”能较好地表征农民工的获得感,三者均对农民工的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强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就业质量、社会资本均对农民工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632和0.507,就业质量的影响强度高于社会资本。据此,应着力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加大农民工社会资本培育力度,发挥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物质支持作用和社会动员优势,用好官方公益机构的组织优势,并激发农民工自身动力,有效提升农民工群体各方面获得感。

关键词

就业质量;社会资本;农民收入;农民工获得感;社会融入;就业扶持;共同富裕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打造荆楚文化大品牌的思路与建议

钟晟 欧阳婷

摘要

荆楚文化是湖北特色地域文化,集中代表了长江文化的精神特质,在长江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交汇融合的枢纽作用。打造荆楚文化品牌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荆楚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尚存在文化战略不够突出、品牌影响力不足、创新转化能力不强等短板。因此,应当进一步彰显荆楚文化在长江文明中的重要价值,建构长江中游楚文化标识,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点打造湖北荆楚文化八大核心品牌,从而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快速发展。

关键词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荆楚文化;文化空间;文化战略;文化品牌


来源:《决策与信息》2022年第11期

编辑:邓汝濛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朽木教程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qrcode

朽木教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11123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