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P专题 | 膳食营养与健康研究热点

CGP专题 | 膳食营养与健康研究热点

技术教程gslnedu2025-03-04 11:09:358A+A-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居首位,膳食营养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仅次于遗传因素,由此不难看出,膳食营养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中国全科医学》本期精选9篇膳食营养与健康研究相关文献,供读者参考。




点击下方文题查看原文






01.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研究??

【作者】吴霞, 张译匀, 姚承志, 赵湘铃, 熊文婧, 让蔚清

【摘要】

背景 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导致中国居民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原因,饮食因素干预被认为是减少疾病负担有效及可行的措施。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变化及未来变化趋势,以期为中国IHD的饮食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提取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21)数据库中1990—2021年中国、全球、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的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相关数据,应用Joinpoint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不同SDI地区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中国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以及归因于不同类型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利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2—203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变化趋势。

结果 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为44.26/10万、标化DALY率为820.87/10万,与全球水平接近,高于高SDI地区,低于其余4类SDI地区。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AAPC=-0.17%,P<0.001)、标化DALY率(AAPC=-0.50%,P<0.001)与全球及五类SDI地区一致,均呈现下降趋势,全球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中国,高SDI地区下降速度最快。1990年与2021年中国男性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均高于女性;1990—2021年中国男性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AAPC=0.25%,P<0.001)呈上升趋势,女性标化死亡率(AAPC=-0.71%,P<0.001)、标化DALY率(AAPC=-1.23%,P<0.001)均呈下降趋势。1990与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70岁人群的死亡率、DALY率最高;1990—2021年50~69岁人群死亡率、DALY率呈下降趋势,而15~49岁、≥70岁人群呈上升趋势(P<0.001)。1990年与2021年归因于13种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排名前两位的饮食因素均是钠摄入过量、全谷物摄入不足;1990—2021年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上升趋势较明显的是含糖饮料摄入过量、加工肉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BAPC模型显示,未来10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与高SDI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男性和老年人群负担较重,因此仍需重视IHD的饮食防控策略,加强宣传健康的膳食模式,倡导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钠盐、含糖饮料、加工肉、红肉的摄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减轻其疾病负担。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2.少数民族特色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基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

【作者】王媛, 肖斐, 张宇馨, 周恩慧, 钟建琴, 胡宇欣, 洪峰

【摘要】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引起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病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鲜见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对CVD影响的研究。

目的 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CVD的流行现状,探讨民族特色饮食与CVD患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2018年7月—2019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18 790名30~79岁世居三代的侗族、苗族、布依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最终共有17 085人纳入分析,根据调查对象是否患有CVD将其分为两组:CVD组(530名)和非CVD组(16 555名)。由专业调查员使用该项目组开发的专用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访谈,包括基本情况、生活习惯、疾病史、饮食情况等调查。根据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研究可知,要求调查对象回忆过去1年中吃腌制蔬菜、糯米及其制品、腌制鱼/肉类、腊/熏肉、白酸汤、红酸汤、牛/羊瘪菜、紫血肉、鱼腥草、蕨菜、油茶这11种食物的频次(次/月)。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民族特色饮食与CVD的关系。

结果 贵州省少数民族CVD总患病率为3.20%(530/17 085),各民族CVD患病率为侗族3.14%(207/6 599)、苗族3.13%(158/5 043)、布依族3.03%(165/5 443),男性患病率(3.68%)高于女性(2.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720,95%CI=0.553~0.937,P=0.015)是CVD的保护因素。在侗族人群中,蕨菜≤1次/月(OR=2.172,95%CI=1.162~4.059,P=0.015)是CVD的危险因素;在苗族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0.563,95%CI=0.340~0.933,P=0.026)、油茶>1次/月(OR=0.442,95%CI=0.202~0.967,P=0.041)是CVD的保护因素;在布依族人群中,牛/羊瘪菜≤1次/月(OR=1.935,95%CI=1.046~3.579,P=0.035)是CVD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639,95%CI=0.427~0.957,P=0.030)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60岁的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656,95%CI=0.443~0.971,P=0.035)、鱼腥草<1次/月(OR=0.642,95%CI=0.418~0.986,P=0.043)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而蕨菜>1次/月(OR=1.655,95%CI=1.011~2.709,P=0.045)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在体质量正常的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0.584,95%CI=0.393~0.868,P=0.008)、1~3次/月(OR=0.666,95%CI=0.452~0.981,P=0.039)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超重人群中,紫血肉≤1次/月(OR=0.658,95%CI=0.453~0.955,P=0.027)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肥胖人群中,红酸汤1~3次/月(OR=0.592,95%CI=0.360~0.973,P=0.039)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不吸烟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0.716,95%CI=0.532~0.965,P=0.028)、1~3次/月(OR=0.711,95%CI=0.530~0.955,P=0.023)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已戒烟人群中,蕨菜>1次/月(OR=7.507,95%CI=1.324~42.556,P=0.023)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而油茶>1次/月(OR=0.319,95%CI=0.103~0.990,P=0.048)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不饮酒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710,95%CI=0.531~0.948,P=0.020)、红酸汤1~3次/月(OR=0.775,95%CI=0.613~0.980,P=0.033)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而腊/熏肉1~3次/月(OR=1.400,95%CI=1.040~1.884,P=0.027)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糯米及其制品、腌制鱼/肉类和紫血肉与CVD的患病风险均存在非线性量效关系(P<0.05,P非线性<0.05)。

结论 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CVD的患病率较低。糯米及其制品、油茶、鱼腥草、紫血肉、红酸汤、牛/羊瘪菜、腊/熏肉的食用频次可能会影响CVD的患病风险。应对少数民族特色饮食的摄入频率知识进行宣传,从饮食方面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CVD进行防控干预。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3.2023年《ESPEN指南:共病住院患者营养支持》解读??

【作者】吴太琴, 甘秀妮, 高燕, 张欢, 阳莉

【摘要】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转变,致使慢性病共病成为公众健康的一大挑战。共病现象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营养状况不佳,给患者健康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2018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发布了《共病住院患者营养支持指南》,从共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评估、需求、监测和干预等方面提供了22项建议和4项声明。基于不断更新的研究证据,2023年6月ESPEN指南工作组对2018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即2023年《ESPEN指南:共病住院患者营养支持》,为共病住院患者提供了基于最新循证证据的营养支持建议。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并就营养筛查和评估、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能量需求量的估算、蛋白质目标量、微量营养素的补充、特定疾病的营养补充、早期营养支持、出院后营养支持、身体功能检测、能量和蛋白质达标量、营养支持的组织管理、基础疾病对营养支持的影响、药物或营养素相互作用、营养生物标志物共15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旨在为我国临床共病住院患者营养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4.≥35岁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基于赣南慢病队列调查数据??

【作者】郑传雷, 丁睿聪, 王琪, 郭逸星, 李剑, 黄争春, 董明华, 罗晓婷, 吴清锋

【摘要】

背景 饮食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传统的营养流行病学关注单一的食物或食物类别,然而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消耗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这使得区分个别饮食成分对血脂异常的影响变得更加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研究探讨赣南地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

目的 分析赣南地区≥35岁居民膳食模式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关联,为制订防治血脂异常营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

方法 数据来源于赣南慢病队列2020年调查数据,于2020年7—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赣南地区≥35岁常住居民中选取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收集居民的基本情况(一般资料、行为习惯、疾病史等),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并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采用食物频率问卷简表进行膳食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将每类膳食模式按照因子得分的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4个亚组Q1、Q2、Q3、Q4。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赣南地区≥35岁居民1 508名,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6.07%(544/1508)。饮水量充足、无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的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更高(P<0.05)。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赣南地区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碳水-蔬菜-水产品类、粗粮-水果-奶类、禽畜肉-腌制品类和蛋类-豆制品类。调整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Q1水平,赣南地区蛋类-豆制品类膳食模式Q2、Q3水平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更低(Q2:OR=0.648,95%CI=0.478~0.879,P=0.005;Q3:OR=0.616,95%CI=0.454~0.836,P=0.002),其他膳食模式尚未表现出对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结论 赣南地区≥35岁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较高水平蛋类-豆制品类膳食模式可降低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应倡导赣南地区居民合理膳食,可适当增加蛋类和豆制品的摄入。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5.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李一光, 刘荷君, 赵锦鹏, 冯焱, 徐银兰

【摘要】

背景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首要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饮食作为重要的干预手段备受关注,但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未知。

目的 分析碳水化合物摄入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获取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的关于碳水化合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能够降低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了0.17 mmol/L(95%CI=-0.24~-0.10 mmol/L,P<0.000 01)。持续6个月以下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使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了0.25 mmol/L(95%CI=-0.33~-0.17 mmol/L,P<0.000 01);12~23个月组三酰甘油降低0.15 mmol/L(95%CI=-0.29~-0.01 mmol/L,P=0.04)。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0.09 mmol/L(95%CI=0.07~0.10 mmol/L,P<0.000 01),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0.10 mmol/L(95%CI=0.02~0.17 mmol/L,P=0.01)。

结论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总体影响在6个月以下和6~11个月时更加有利,但2年后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没有显著影响,其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6.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作者】韩雪梅, 赵春善, 梅春丽, 陈丹

【摘要】

背景 脑卒中作为一种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饮酒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酒精摄入剂量和脑卒中发病关系仍存有争议。

目的 探讨酒精摄入量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酒精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2月。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文献质量评价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应用Stata/MP 17.0软件进行剂量反应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共548 595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相关(RR=1.17,95%CI=1.10~1.26,P<0.05)。亚组分析结果,每天酒精摄入<20 g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10%(RR=0.90,95%CI=0.85~0.95,P<0.05);酒精摄入>40 g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35%(RR=1.35,95%CI=1.23~1.49,P<0.05);酒精摄入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49%(RR=1.49,95%CI=1.14~1.95,P<0.05),酒精摄入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20%(RR=1.20,95%CI=1.00~1.43,P<0.05);亚洲人群酒精摄入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27%(RR=1.27,95%CI=1.14~1.40,P<0.05);男性酒精摄入脑卒中风险增加19%(RR=1.19,95%CI=1.09~1.29,P<0.05)。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呈J型非线性关系(P=0.018),与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者摄入酒精剂量的脑卒中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 g/d:RR=0.97,95%CI=0.96~0.98;2 g/d:RR=0.96,95%CI=0.94~0.97;3 g/d:RR=0.95,95%CI=0.93~0.97;4 g/d:RR=0.94,95%CI=0.91~0.96;5 g/d:RR=0.91,95%CI=0.88~0.94;6 g/d:RR=0.90,95%CI=0.86~0.93;7 g/d:RR=0.88,95%CI=0.84~0.92;8 g/d:RR=0.88,95%CI=0.83~0.92;9 g/d:RR=0.88,95%CI=0.83~0.92;10 g/d:RR=0.88,95%CI=0.83~0.93;11 g/d:RR=0.88,95%CI=0.83~0.93;12 g/d:RR=0.90,95%CI=0.85~0.95;13 g/d:RR=0.91,95%CI=0.85~0.95;14 g/d:RR=0.92,95%CI=0.86~0.95;15 g/d:RR=0.93,95%CI=0.86~0.96;16 g/d:RR=0.95,95%CI=0.88~0.96;17 g/d:RR=0.96,95%CI=0.88~0.97;18 g/d:RR=0.98,95%CI=0.89~0.97;19 g/d:RR=0.98,95%CI=0.89~0.98;20 g/d:RR=0.99,95%CI=0.90~0.99。饮酒者平均每天酒精摄入量<20 g表现为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P<0.001)。

结论 酒精摄入量与脑卒中风险间具有J型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适量酒精摄入与脑卒中风险呈负相关,平均每天酒精摄入7~11 g时脑卒中风险最低。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7.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危险因素及饮食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任英, 汪潮湖, 张南南, 包贇, 漆松涛, 邓瑛瑛

【摘要】

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已成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有研究指出通过调整热量摄入、制订并实施运动计划能显著降低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体质量,可将非药物治疗措施如饮食运动干预应用于颅咽管瘤患者的体质量管理中,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现状、危害、危险因素和饮食运动干预策略,以期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颅咽管瘤患者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开展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体质量控制的前瞻性研究,并构建科学严谨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案,为全面提高颅咽管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8.炎症性肠病患者食物素养与避免/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尹婷婷, 徒文静, 张苏闽, 李伊婷, 徐桂华

【摘要】

背景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饮食过度限制现象普遍,严重者可导致避免/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ARFID)。研究显示食物素养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饮食行为,其能否直接影响IBD患者ARFID报道较少。

目的 了解IBD患者食物素养及ARFID现状,剖析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4家综合性医院的消化科和肛肠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IBD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9条目避免/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筛查量表(NIAS)、食物素养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IBD患者NIAS和食物素养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

结果 共发放问卷438份,回收有效问卷429份,有效回收率为97.95%。IBD患者NIAS得分为(20.82±8.65)分,ARFID发生率为18.41%(79/429),食物素养得分为(32.72±9.68)分。不同疾病类型、疾病活动度的患者NI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BD患者食物素养得分、食物素养量表中的计划、管理维度以及制作态度得分与NIAS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IBD患者食物素养水平有待提高,ARFID现象普遍(18.41%),食物素养与ARFID呈负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食物素养,监测其饮食行为,制订精准健康教育干预路径提升食物素养水平,降低ARFID发生率。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点击查看更多营养最新文章合辑




《中国全科医学》投稿指南




END


??
加入作者交流群

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方便拉您入群,群内定期分享高质量学术文章及相关学术活动资讯。


关于谨防上当受骗的特别提醒

近期有不法人员冒充《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工作人员,以进行稿件抽查审核数据、发送录用通知等名义,发邮件或者微信要求添加好友。同时也有人假冒“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辑申请添加微信好友或通过邮箱收取稿件处理费、约稿、征稿、代处理稿件等。以上行为严重侵害了广大作者、读者及本刊的权益,编辑部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刊特此严正声明:

☆本刊唯一投稿方式为杂志官网www.chinagp.net在线投稿,注册后投稿。

☆本刊唯一邮箱后缀为chinagp.net.cn,不会通过其他邮箱发送通知或对外联系。

☆本刊稿件处理流程均通过杂志官网在线系统实现。

☆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稿件处理费、论文处理费等。

我刊银行账号: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光明支行

户名:《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账号:13050164510800001144

备 注:个人网银转账,必须使用第一作者本人银行卡并在附言栏中注明稿号;公对公转账,请务必在附言栏中注明稿号。

联系方式:

电话:010-68318198; 0310-2067118

服务热线:18501180651

科研-合作热线:15010211890

邮箱:zgqkyx@chinagp.net.cn

· 关注我们 ·
杂志官网
微信公众号
学术平台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朽木教程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qrcode

朽木教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11123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