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DNA数据库,让“余华英们”不再出现
余华英被依法执行死刑,这一结果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严惩犯罪的决心。然而,这起案件也暴露出社会管理方面仍存在可改进之处,加快全民DNA数据库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余华英拐卖儿童多年,造成多个家庭的破碎。在过去,由于缺乏全面且高效的识别手段,使得拐卖儿童犯罪难以快速精准打击。DNA数据库在确认身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能迅速打开身份认定的大门。一旦建立全民DNA数据库,当有疑似被拐儿童出现时,可以迅速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大大提高寻亲效率,让家庭团聚的希望更快地成为现实。
从预防犯罪的角度看,这一数据库也能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像余华英这样的犯罪分子,知道一旦实施拐卖行为,孩子身上携带的生物信息将成为追踪他们的重要线索,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可能会有所忌惮,从而降低拐卖儿童犯罪的发生率。
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全民DNA数据库有助于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益。无论是被拐儿童渴望回归家庭,还是失散家庭急切寻找亲人,这个数据库都是希望之光。当然,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民隐私保护等问题,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来确保信息安全,避免数据库被滥用。
余华英的下场是罪有应得,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已犯罪者的惩处。加快全民DNA数据库建设,是从根本上预防拐卖儿童这类悲剧再次发生的长远之策。这不仅能够提高寻亲效率,还能有效威慑潜在犯罪分子,让社会更加安全、家庭更加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余华英们”不再有机会祸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