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话,这是目前我对特斯拉提供的数据样本疑点的汇总

数据说话,这是目前我对特斯拉提供的数据样本疑点的汇总

技术教程gslnedu2025-07-27 17:08:032A+A-

本文是我昨天发布有关特斯拉数据的分析视频的一个补充,因为视频篇幅所限,不方便展示很多数据,我把它发在本文中。

视频链接:

剧情反转?特斯拉公布事故前记录数据!我们该如何求证或质疑?

1.数据预处理

我使用MATLAB R2019b进行了数据的录入和清洗,网上流传的只是前一分钟的截图,共涉及39个时间点,并且呈不均匀分布。观察时间数据小数点后两位,范围是0~100之间,因此可以确定是以10ms为间隔,满100进一。因此,我将时间变量统一编写为xx.xx格式,方便直接进行加减计算。

另一个处理是缺失数据,由于原图只是一个数据样本,除了时间外,其它变量只标注了关键点位置的数据值,在计算某些参数时需要进行插值或者拟合,不同变量我采用的拟合方法略有区别。比如速度,源数据只有六个点,为了更清楚地观察速度变化的规律,我采用了保型拟合的方法(下图)。

其实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精度也很高,但是结合ABS和EBD信号,会发现速度在上述制动方式介入后,呈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拐点,二次多项式拟合不容易看出这个拐点!其余数据拟合方式不一一列举

2.疑点之刹车距离过长(制动强度不够)

这是流传甚广的一个质疑,我在视频中没有从这个角度来阐述,而是从制动强度来说的,殊途同归。

先从制动距离计算谈起,在速度曲线上求一段距离,其实就是求解图中这两点确定的一段曲线下的面积(下图)。

但是这个面积的意义并不直观,不方便和常规测试数值比较,一般我们都是去比较从100km/h到刹停的距离,因此,网友基本都是借助这段距离来推断对应的制动减速度:(74 - 48.5) / 1.02 这个值别忘了再除以3.6换算成加速度的标准单位,最终结果是 -6.94m/s^2。然后我们拿这个减速度值去反推,100~0的刹车距离:(27.78^2 - 0) / (2*6.94) = 55.6m。也就是说按照最后这段的平均加速度来推算,特斯拉从100km/h到刹停需要55.6米,无疑是很差的,和之前媒体测试的Model3的水平是天渊之别(下图)!

我们再从制动强度角度来看,制动强度就是制动时车辆减速度与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它反映了车辆减速力度的相对大小,制动强度有极限值,就是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可以简单理解为摩擦系数),常规轮胎和铺装路面,附着系数值在0.9~1.1之间,之前很多媒体测试都表明,在ABS辅助下,特斯拉Model3的制动强度可以在全程保持 -1左右(下图蓝线)。

但是在本次事故数据中,通过ABS启动后(26秒之后)仅有的两个数据点计算一下平均减速度,大概是 -6.94m/s^2,换算成制动强度,只有约 -0.71!不仅与上面测试结果差距很大,按常规理解更是认为ABS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因为按常理说0.7的制动强度在附着良好的铺装路面上(平坦、干燥、干净)不会触发ABS,如果触发,那么应该会将制动强度保持在峰值附着系数附近(至少要在0.9左右)!完整对比整理如下,各位有兴趣自行计算。

我认为,在这个基础上,不论是用等效的刹车距离估算还是制动减速度来估算,如果要判定车辆制动系统一定有问题,至少还需要附加以下两个证据:

  • 当时车载控制器所估算的轮胎滑移率是多少,一般轮胎滑移率超过20%,ABS就会启动,把轮子滑移率维持在20%左右(滑移率是什么,请参考我之前的科普文章:你真的了解ABS的物理原理吗?滑移率又为什么如此重要? ),这个证据用来判断ABS的控制逻辑是否出了问题,造成了误判;
  • 当时当地的路况信息和轮胎情况,以及刹车盘和刹车片是否发生了热衰减(感谢网友@Io的提醒),毕竟在之前30分钟内,车主踩了40次刹车,而且是在高速行驶状态下,这个因素是不应该被忽略的。这几个因素均影响着峰值附着系数的大小!因为汽车制动强度不可能超过峰值附着系数。如果前面的证据指向ABS没有问题,严格按照滑移率门限值来进行控制,那么就看当时路面是否湿滑,轮胎是否过度磨损等问题;

如果上述两点都没有是正常没问题的,那么可以确定涉事车辆本身一定存在制动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3.iBooster系统的液压助力值

视频中我已经说了,数据记录中出现值是制动主缸压强,并不是驾驶员踩踏板的力,在诸多参数未知的前提下,根本没办法推定驾驶员用了多大力去踩踏板!凡是不讲计算数据和方法就脱口而出踏板力的,不是不懂,就是人云亦云蒙个数。

扩展阅读:博世iBooster系统,是一个电助力的线控制动装置,它不是真空助力,而是采用电机助力。在电车时代,由于回馈制动的加入,需要更好地协调机械制动和电制动,真空助力泵控制精度和集成方便性都不如电机助力,因此电动车现在普遍采用了博世的iBooster + ESP hev II 这套系统。iBooster允许厂商自定义很多参数,比如助力的倍数,初始助力大小,以及助力最大值等参数,来满足不同厂商的不同需求。特斯拉肯定也对这套系统做了自己的调校和标定。大家可以去网络上搜索博世官方对iBooster的一个简介视频,讲得很清楚。

观察上图中制动主缸压力的变化,可以看到在ABS介入之后,有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增长,可以推断它的作动是正常的,但是考虑到,主缸液压压强的变化率,应该与轮缸压强的变化率一致,也就是与制动盘上的制动力有相同的变化率,也就是制动减速度。而从仅有的数据触发而做的拟合情况来看(如下图,必须提醒,给出的速度数据量太少,加速度就更少,所以这种拟合准确度会低一些,所以我才用了保形插值,类似于线性外推),二者变化率并不一致,当然这有两种可能:

  1. 由于26秒左右前后轮先后触发了ABS,也就是说已经接近了路面附着极限,制动减速度不能继续增加,或者恒值波动,而从上图有限的几个点来看,似乎是矛盾的,因为减速度一直在增加,这说明还没有达到路面的附着极限,因此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那个问题,需要结合道路情况才能验证,如果路面没问题,那么就是下面这种可能;
  2. 主缸压力没有传递到轮缸,但是这个情况概率极低而且结合诊断数据很好判断(如果这里出了问题,那早就不用扯皮了,板上钉钉的事),如果我们不钻牛角尖,排除这种情况,那就不难推断,可能是有什么力量在和液压助力的机械制动系统较劲,一个可能但是缺乏证据的推测是电机以及与电机有关的“回馈制动”,当然这更需要丰富的数据来证实或者证伪,我之前就说,这事情,恐怕只有特斯拉工程师能做到,因为他们才能自由的获取所有行车数据,并控制变量去复现当时的情况,其他人几乎办不到!

结语

这就是我的一些简单分析和看法,不带情绪,基于已有证据做有限推论。同时我认为,什么时候能够可控的复现异常现象,才算彻底搞清楚这件事的真正原因。什么叫可控的复现,就是说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一定会触发那个现象!当然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朽木教程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qrcode

朽木教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11123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