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医学文献检索”,许多人的第一意识是PubMed、Web of Science,又或者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等,这不仅是每个医生、医学生的必备技能,更关乎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晋升和考研的通关秘籍。
然而,因为一些微妙的局势,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或将“被禁”。此前,美国司法部颁布条例,宣称禁止中国、俄罗斯等6个“受关注国家”和相关主体访问美国人敏感个人数据。尤其是基因组、生物识别以及个人健康等生物技术领域的数据。
消息一经发出,即“听取哀鸿一片”。不少科研学者和医生都认为,美国方面的数据库禁止访问,必将导致我国生物和医学科研走向没落,这也将成为国内医学研究的重大打击。
据悉,PubMed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所属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检索系统,凭借其“全面且免费”的特点,成为医生/医学生最熟悉的检索工具。
虽然大众经常称Pubmed为数据库,但准确来说,PubMed是一个免费的Medline检索工具,依托于当今世上最权威的文摘类医学文献数据库之一的Medline,提供生物医学和健康领域的文献检索服务。
获取原文外链入口
然而,PubMed中包含海量医学文献的引用和摘要,但却不包括全文,虽然会附有指向全文的链接,可通过其跳转到Medline、Sciencedirect、Ovid等数据库获取全文,但终归多了一步跳转,为用户的文献获取增加了阻碍。
国内文献检索平台例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文献覆盖十分全面,但外文期刊体量少,无法满足医生/医学生的深度检索需求。
基于此,国内亟需一款收录海量外文文献的数据库,破解“卡脖子”难题。同时在这一领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主研发”+“海量权威”
Info X Med顺势而为
关于“PubMed或将被禁”,正向观点认为,美国数据库不允许访问,正是倒逼国内开展创新研究,开发专属数据库的契机。
至于专属数据库的开发,国内市场早有布局。
早在2020年,医赋知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医学数据库—Info X Med就已面世,历经四年的磨砺与创新,百余次系统性的更新迭代,成功弥补了国内医学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3700万海外医学文献,PubMed、web of science、sci-Hub等8大顶级数据库资源,构筑了庞大的医学数据库。所有期刊、指南纵横交错、汇聚成一个个交点,专为医生、医学生服务。深入践行“科学技术创新,知识赋能医生”的理念。
文献检索、查看原文、下载和翻译
Info X Med除文献检索外,还提供8大功能模块,其中期刊文库、临床指南覆盖超2万多家体量,及时收录最新最全的文献信息。
与PubMed不同,Info X Med并非只提供摘要,而是直接查看原文,无需翻墙与跳转,简化应用流程,缩短获取路径,更有智能AI一键翻译。
药典在线、医学题库,及时查询药品知识,还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刷题。通过国自然库查询各类学科国自然基金数据,同时提供医药领域前沿资讯。
此外,Info学院特设精选料、会议直播和大咖面对面模块,精选医药领域权威指南、报告、政策等信息,提供专家解读的视频直播,打破地域壁垒,与顶级大咖线上相见,及时了解医学研究成果,实现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国外优质医学资源。
Info X Med现身,医生、医学生怎么看?
截至2023年,Info X Med累计下载用户92万余人,注册用户62万余人。其中医生用户占比75%,医学生占9%。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郑炜医生提到,作为一名医生,使用PubMed的频率比百度还要高。数据库无法使用,课题论文受限暂且不论,就连日常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
“非常感恩国内医学数据库的前瞻布局,Info X Med的出现,最大限度的解除了国内医学的限制”。对于Info X Med,河北医科大学的郑茂医生认为,最大的亮点在于无需跳转其他数据库,可以直接下载,并且一键翻译,为医学科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对医学生而言,文献的前沿性及覆盖量是两项必备需求。覆盖量不足、时效滞后,都会影响论文撰写或资料查找。“Info X Med可以称作医学生必不可少的神器,文献量十分丰富,而且最新的期刊、指南都能找到”。一位关注Info X Med的口腔学研究生这样说道。
基于此,Info X Med已成为破局关键,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医生、医学生因此获益。
扫码下载Info X Med APP,海量文献精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