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改革合并低保线与扶贫线之后,如何科学地建立新的识别体系对帮扶对象进行认定与分类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日前,恩平市扶贫办与中山大学课题组召开第二次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方案研讨会,对方案初稿进行论证。此前,恩平市已完成全市5500多户家庭的家计入户调查工作,建立了低收入对象数据库。
2018年,江门市开展扶贫制度和低保制度的两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恩平市作为试点市探索低收入对象帮扶工作的改革创新,统筹解决城乡扶贫深度融合问题和边缘贫困群体缺乏政策支持问题,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帮扶成效。
过去一年里,该市先是出台《恩平市推动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实现扶贫线与低保线的“二合为一”、社会保障对象“二合为一”、帮扶政策“二合为一”;随后,市扶贫办与民政局研究制定《恩平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方案》,部署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的总体要求、认定范围以及实施步骤等内容,并委托第三方制定低收入人口评定标准和管理体系、建立低收入人口信息管理平台。
恩平市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在开展全面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中,前期主要借助问卷进行家计入户调查,对全市范围内5663户拟入户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录入信息管理平台;后期便可根据已建立的低收入对象数据库,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和社工推送服务,实现帮扶政策体系与帮扶对象无缝对接,提高政策投放的精准度。
家计入户调查工作于7月24日开展试点、29日全面铺开,主要关注贫困户的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家庭成员组成等内容,并进行综合打分。截至9月30日,恩平全市完成5500多户贫困家庭的数据采集及统计,并录入系统。
目前,根据入户调查的数据,恩平市现已通过系统对全市低收入对象进行排序。之后,该市依据帮扶对象贫困程度,建立换算机制,并结合市财政承受能力,研究划定帮扶参考线和起草帮扶标准,制定帮扶改革方案。
下一步,恩平市将建立低收入人口政策分流框架体系,划分为儿童及妇女政策、困难及特困供养政策、低保政策、教育政策、残疾人政策、产业就业政策和其他政策7大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对象实施不同政策帮扶。
【记者】黄烨倩
【作者】 黄烨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